2021年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知识要点(四)

行政组织理论是自考中的一门考试科目,学习相关课程的考生们需要好好复习,及时记忆知识点,力求提高考试成绩。这是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了《行政组织理论》知识要点的第四部分,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1、法国实行的是半总统半议会制,这种体制的特点
(1)强化了总统的权力,总统无需对议会负责;
(2) 提高了政府地位,国民议会无权要求总统下台和解散议会;
(3) 议会的作用有所下降,但仍然拥有立法、监督政府和批准政府财政预算三大职能。
2、封建制时期英法行政组织的特点
①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对分离,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②中世纪末期,随着专制王权的确立,宫廷的内务组织演变成全国的中央行政组织。
③地方行政组织较之奴隶制时期有很大的发展。地方行政区划已初具规模,为近代各国地方行政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王权与教权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之间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3、美国现代的独立政府管理机构具有如下特点:
(1)专业性强,管理职能单一。其首长通常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2)具有独立性。由于专业技术较强,其法律、政策不因政府的政策变动而变动,故在法律范围内他们自行决定执行中的政策权利。
(3)行使混合权力。独立行政机构不仅有行政权,而且有准立法权、司法权。
(4) 办事效率高。由于权力集中,办事程序简化了,再加上管理职能单一,管理者对同类问题具有丰厚经验,因而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5) 独立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为各种专门委员会,如中央情报局、民权委员会、人事管理局、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储蓄系统等。
4、资本主义时期外国行政组织发展的特点。
(1) 行政组织日趋独立且职能不断扩大,行政组织总量不断增加。行政组织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科学化。
(2)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行政组织演变的历史表明,行政组织职能不仅扩大,而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经从原来的以政治职能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经济和社会职能为主。这表现在近年来各国行政组织机构中负责管理经济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部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3) 行政权力越来越大。虽然资本主义国家都把三权分立作为政府体制运行的基础,但行政权力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却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4) 在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的关系上,有地方自治传统的国家在逐步扩大中央集权(如英国) ;有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在逐步扩大地方权力(如法国) 。如此看来,中央适度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是市场经济下各国的共同要求。
5、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
(1) 强化中央集权,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人之手,是中国古代行政组织发展的主流。皇帝是国家权力的垄断者。(2)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演变具有前后因袭、循序渐进的特点。行政组织体制经历了由独相制到三公制;由三省制到一省制;由一省到内阁的演变。(3)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4) 中国古代的行政组织具有强烈的宗法色彩。中国古代的行政组织的发展具有由“家”而“国”,由“私”而“公”,由“内”而“外”的特点。
6、中华民国的行政组织特点
(1) 中华民国的行政组织在其初创期,接受了西方三权分立与民主共和国的思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别执掌,设参众两院,建立议会制度和内阁制度,行政组织的设置也开始初具现代特征。
(2) 孙中山提出的政权和治权相区别,在国民大会下实行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并立的思想,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但孙中山逝世以后,这一体制并未得到真正实现,因为实际上国民大会所拥有的权力很小,而总统的权力很大。
(3) 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法律规定政府主要长官都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
(4)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国民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军权制主张,而是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军阀割据并存。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 新中国行政组织具有充分的人民性。各族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 新中国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3) 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我国行政组织基本上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制度来保证的。
(4) 新中国行政组织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分工过细,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由于过分强调对口管理,造成了上下级或中央与地方之间权责不清,从而导致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虽然过去已经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但往往都陷入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就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高度集权管理体制以及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直接管理方式是导致这两个怪圈的根本原因。所以改革开放后,我们在进行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就认识到,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行政组织改革前提和基础。